
PCB测试探针的接触电阻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值,其大小受多种因素影响,以下是一些影响接触电阻的因素:
1. 探针材料:不同材料的探针导电性能和硬度等特性不同,例如常见的钨、钢、铜等材料制成的探针,其接触电阻会有差异。一般来说,导电性好的材料接触电阻相对较小。
2. 针尖形状:针形、球形、锥形等不同形状的针尖与焊点的接触面积和接触方式不同,从而影响接触电阻,合适的针尖形状可以使探针与焊点之间更好地接触,降低接触电阻。
3. 焊接材质:探针与焊点的焊接材质也会影响接触电阻,如果焊接质量不好,存在虚焊、空洞等问题,会导致接触电阻增大。
4. 触点压力:触点压力过小可能无法穿透氧化层,导致接触电阻增大;而触点压力过大则可能会损伤焊点,适当的触点压力可以使探针与焊点之间形成良好的接触,降低接触电阻。
5. 焊点清洁度:焊点表面的污染物、氧化物等会增加接触电阻,因此,保持焊点的清洁对于减小接触电阻非常重要。
6. 探针磨损程度: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,探针针尖会出现磨损,这可能会导致接触电阻增大。定期检查和更换磨损的探针可以保证测试的准确性。
接触电阻会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性,原因如下:
1. 测量误差:接触电阻会引入额外的电阻,使测量到的电压或电流值与实际值之间产生偏差,从而导致测量误差,特别是在高精度测试中,这种误差可能会对测试结果产生较大影响。
2. 信号完整性:较大的接触电阻会影响测试信号的完整性,导致信号失真或衰减。
总的来说,为了获得准确的测试结果,需要选择高质量的探针,并在使用过程中注意控制各种影响因素,以减小接触电阻的影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