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探针的材质(包括针杆/针管基材、表面镀层、弹簧材质)直接决定其导电性能、耐磨度、抗腐蚀能力及弹性,进而适配不同使用场景,具体差异如下:
一、按针杆/针管核心基材划分:场景差异
针杆/针管是探针与被测件接触或承载结构的关键部分,基材的硬度、导电性、成本是核心适配依据。
磷铜基材:
导电性中等,硬度适中,成本较低且易加工,适合对精度和寿命要求不高的普通场景,比如普通PCB板焊点测试、插件引脚导通测试,以及消费电子(如手机、家电)的低频信号测试,也常用在批量生产中低成本的通用测试治具里。
铍铜(BeCu)基材
导电性优异,弹性极佳(形变后易恢复),硬度高且抗疲劳性强,适合对性能要求高的精密场景,例如5G基站、射频模块等高频信号测试(需低信号损耗),半导体芯片老化测试等高频次插拔场景(需反复接触且稳定),IC引脚、微小焊点等精密测试(需精准接触不偏移),以及车载芯片、传感器等汽车电子测试(需抗振动、长期稳定)。
SK4(高碳钢)基材:
硬度极高、耐磨性强,但导电性较差且易生锈,适合被测件表面较坚硬的场景,比如金属外壳导通测试、电镀层耐磨性测试;也可用于低电流、低频信号测试(无需高导电,仅需机械耐磨),以及一次性或低频次测试治具(成本低于铍铜,耐磨优于磷铜).
黄铜基材
导电性较好,硬度低、易加工且成本低,适合大电流测试场景,比如电源模块、电池接口测试(需低阻抗导通);也用于非精密接触场景,如连接器母座测试(对针杆硬度要求低),以及低频、低频次的通用测试,如家电主板通断测试。